
打磨秋。黄福宁摄
非遗过大年,欢乐满山坡。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一年一度的苗族“跳坡节”在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桥坡场热闹开坡。来自桂滇黔三省区的苗族群众与当地各族同胞以及区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欢聚一堂,共享非遗文化盛会。
“跳坡”苗语称“勾倒”,意思是踏着山野的春花春草,绕着山坡玩乐,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体验民族风情的神奇和美妙。跳坡节是隆林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二一直到十四,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于2008年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现已发展成为各族人民的盛会。其中最隆重的跳坡场就是正月初九德峨镇桥坡场。
当天12时30分,随着苗家长老的喊坡,芦笙艺人吹奏起苗岭笙歌,身着民族盛装的各族男女从四面八方涌向坡场。红头苗、白苗、清水苗等六种苗族支系的青年男女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向世人展示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绘制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画卷。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放弃,加油,加油!”跳坡节上最受欢迎的当属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爬坡杆”比赛,只见10多位年轻小伙子们纷纷登场,顺爬、转爬,更有艺高胆大的,爬到杆顶摘取腊肉后,倒头展开双臂,仅用双脚勾住坡杆快速下滑的“金钩倒挂落”绝技,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尖叫。按照习俗,那个速度最快、动作优美,成功爬坡杆的阿哥就是坡场上的英雄好汉,被称为“苗山雄鹰”,赢得比赛的同时也赢得单身姑娘的芳心。
期间举办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汇演,除了展示苗族各支系原汁原味的歌舞外,彝族、仡佬族、壮族、汉族同胞同台展演本民族独具特色的节目,共同展现了隆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共乐中构建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新气象,苗族跳坡节、羊瘪汤新年宴等一批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带动性强的传统节庆活动不只是民族节庆聚会,同时也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动,它更带来了人气,拉动了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提升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品质追求。据统计,今年春节长假期间,隆林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实现旅游消费6877万元,同比增长197.3%。“在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今后我们将利用景区和其他活动,把苗族跳坡节进行压缩、浓缩,将它带进景区,让游客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和体验苗族跳坡节。”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杨朝林介绍说。(许荩文、莫雅雯)

“苗山雄鹰”被高高抛起。黄福宁摄

苗族原生态歌舞。黄福宁摄

爬坡杆比赛现场。黄福宁摄

身着民族盛装的苗族姑娘。黄福宁摄

身着民族盛装的苗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黄福宁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