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仫佬山乡鱼虾肥美、瓜果飘香。10月18日,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双蒙村,2023年第五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稻香虾欢庆丰收·村美人和绘振兴”活动隆重举行。现场还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前来参加,共同探讨稻渔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同时,现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农产品展销、传统体育竞技、民俗文化表演等,吸引了来自全区各地的游客嘉宾和当地群众共庆丰收,举办活动地的稻田成了游客打卡拍照的乐园。

现场举办传统体育竞技“夹粽子”活动。

活动开幕式上的非遗舞草龙表演。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2亿元,先后摸索出‘稻、鱼、螺’‘稻+小龙虾’‘稻+河蟹稻+蛙’等广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十大模式’……”在开幕致辞中,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庭军介绍了自治区近年来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农渔发展模式的情况。据介绍,稻渔综合种养农渔发展模式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促进钱粮双增和水产品稳产保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区稻渔综合种养总体规模达120万亩,打造了“三江 稻田鲤鱼”“融水田鲤”“全州禾花鱼”“柳州螺蛳”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拓展农旅田园文化。这些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为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做出重要贡献。

领导嘉宾启动节日活动。
据了解,为进一步吸引社会各界对广西稻渔产业的关注,打响广西稻渔品牌,自治区于2019年创立了“广西稻渔丰收节”。这是第一个由省一级冠名、专门为稻渔综合种养设立的节日,算上今年这一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

举办活动地的稻田成了游客打卡拍照的乐园。
“稻渔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产业,也是河池市的重要产业之一。”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长黄贤昌在本届稻渔丰收节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河池市在稻渔产业方面的发展情况。据介绍,河池境内河流总长5200公里,水域总面积7.39万公顷,宜渔面积3.41万公顷,分 布有各种鱼类200多种,渔业资源丰富,河池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田面积达20万亩以上。2017年以来,河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万亩,每亩增收水产品约20公斤,在粮食稳产基础上实现稻渔增加值8000万元,水田综合利用率有效提升,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目标。

活动举办地“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稻虾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风光。
今年的活动举办地位于罗城重点建设的“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稻虾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该田园综合体占地3000多亩,年产值预计达6000万元,实现了种养结合、农旅融合、农渔循环、促农增收的良好效果。

稻田养鱼虾,一举多得。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书记张联松在活动开幕式上介绍了罗城在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方面的成效。据介绍,“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稻虾综合种养示范项目,结合农业观光旅游,目前已打造成该县水产养殖绿色生态名片。该县还在小长安镇、龙岸镇、怀群镇、兼爱乡共建设7个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养殖面积达4800余亩。其中小长安镇“仫佬稻香”田园综合体稻虾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占地3000亩,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1721.38万元投入示范区建设,投放虾种虾苗45000斤共500万只,示范区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6000万元以上。核心区现有153户贫困户以资产性资金120万元投入示范区建设,户年均增收20000元以上。产业扶贫成效凸显;产业的发展还吸纳周边群众50多人(贫困群众30人)就近务工,户年均增收15000元以上。

现场举办稻渔美味长桌宴。
另外,罗城小龙虾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以小龙虾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休闲观光”项目,形成“虾藕”“虾稻”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小长安镇坝上人家休闲山庄、黄金镇指尖坊鱼庄等18个休闲山庄等致力于建成集淡水养殖、垂钓、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庄。通过水产养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促进休闲渔业发展,提高综合效益,为该县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